2020年,受疫情影響商業地產市場受到了嚴峻的考驗。商業損失慘重,辦公緊跟其后。
主要體現在商業地產空置率攀升和租金下降兩個方面,據了解2020年下半年一線城市寫字樓空置率全部在20%以上運行,均創十年新高;上海和深圳甚至超過了25%以上。全國寫字樓平均空置率接近30%,商業營業用房空置率高達35%。
受疫情影響只是一方面,其最主要的是以下三個方面:
1、新增供應量大,長期閑置資產影響商業地產市場可持續發展。
甲級寫字樓市場面臨長期的高供應壓力,在四個一線城市中,深圳的甲級寫字樓未來供應最大。深圳的市場存量近590萬平方米,截止到2020年底的空置率就已經超過了23%。這意味著大量閑置資源沒有得到利用。
簡單測算一下的話,8個城市接近4500萬的市場存量,閑置的面積高達875萬平方米,相當于空出了一個廣州加成都的全部甲級寫字樓市場。
2、新增商業、產業、辦公容量超標,供大于求。
現在商業死盤、爛盤是商業地產市場最常見的現象。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?
很多開發商在做住宅開發時,會做沿街的底商,明明只有幾百戶或上千戶,卻要做幾萬甚至十多萬平方米的商業。如果按照人口數量的商業面積標準來計算,那么很多商業都嚴重超標了。
另外產業、辦公項目容量的超標,也是影響商業地產發展的因素。
以北京為例,目前北京從2021年到2024年的新增供應為215萬左右,為存量面積的22%左右,供應壓力屬于相對較輕的市場。2020年,北京雖然只有約60萬平方米的新項目集中進入市場,但供需比已經嚴重扭曲到接近5倍。
3、產業發展和樓宇供應。
產業發展和樓宇供應是一線城市較為突出的問題,一線城市主要以甲級寫字樓的存量較多,但市場的大面積新增需求普遍集中在城市周邊的產業園內,其中主要以互聯網科技類公司為主。
這類企業新增辦公需求依然首選其周邊的產業園或乙級寫字樓,并不會選擇市中心的甲級寫字樓。這背后除了較低的租金成本外,產業聚集效應也是重要因素,這也是新興區域在疫情后表現優于市場平均水平的根本原因。
免責聲明;
圖文來源網絡,僅分享,侵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