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乌战争进入了最关键的倒计时!
美国设定了为期50天的期限,以促使俄乌双方达成和平协议。
若超时协议未能达成,将对俄罗斯的所有商品征收100%的关税,同时制裁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。
与此同时,英法罕见联手,放出重磅警告:若局势继续恶化,将考虑向乌克兰直接派出5万大军,打破“不参战”的最后底线。
俄罗斯在东线刚刚取得优势,西方阵营便频频使出狠招,如此态势发展下去,恐怕会走向失控。
特朗普发出最后通牒
持续三年的战争,让所有人都疲惫了,尤其是曾经的调停者特朗普。
他对普京的耐心显然已经耗尽,索性祭出最后通牒。
美国给出50天的期限,要求俄乌双方必须达成和平协议。否则,一把高达100%的关税大锤将砸向俄罗斯所有商品。
尤其是有关“能源”的领域,特朗普政府特别做出针对,一旦关税政策落地,那任何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,都将面临美国的次级制裁。
可见这不是外交斡旋,而是赤裸裸的经济绞杀。特朗普政府这是逼着俄罗斯自断双臂,尽快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。
与此同时,美国还在军事领域进行了施压,宣布重启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。
最新的“爱国者”防空系统,承诺将在“数日之内”运抵乌克兰。不过这一次,钱将通过北约的渠道来募集,由所有成员国共同承担。
还别说,这套“美国出方案,盟友出资金”的新玩法可谓一箭双雕。
既兑现了特朗普“不再当世界警察”的承诺,又将德国、加拿大、北欧五国等一众盟友更深地绑在了“重新武装乌克兰”的战车上。
而且它不再仅仅是输送弹药,更是在重塑整个西方世界的军事协作体系。
美国最大的变化,则是从“出资人”巧妙的变成了“组局者”。
英法筹集五万大军
如果说经济和军援还只是隔空发力,那英法两国的动作,则几乎是把一只脚迈进了战场。
一支五万人的英法联合部队,已经成立了设在巴黎的指挥部,随时准备开进乌克兰。
有趣的是,关于这支部队的使命,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。一说是在局势继续恶化时介入。另一说则是在俄乌实现停火后,作为“志愿者部队”进入,以确保停火协议的执行。
其实,不论这支部队是来维和,还是来宣战的,英法能够筹集5万人部队本身,就是一种强大的威慑。
而在欧洲的个别国家中,与俄乌战场最近的芬兰,其防御的姿态更是变得前所未有的“硬核”。
芬兰已正式通知联合国,将退出《渥太华禁雷公约》,准备在漫长的俄芬边境线上重新布雷。紧随其后的,是波罗的海三国、波兰和乌克兰。
一场“布雷大潮”正在欧洲东翼掀起。虽然看似是一种老套的防御手段,但聊胜于无,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是小国唯一能做的。
核武器摆上台面
在现代化战争中,最令人不寒而栗的,无疑是核武器。
过去,人们总觉得它只是被用来吓唬人的,但现在,核武器的使用可能越来越大。
英国和法国是欧洲仅有的两个核大国,他们却达成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协议。
一份名为“北伍德声明”的协议,将协调两国的核力量。从核潜艇的巡航路线,到双边核威慑的协同作战,都被摆上了台面。
意味着在“极端情况”下,伦敦和巴黎的核按钮,可能会被视为一个整体。这是欧洲在美国核保护伞之外,第一次试图构建属于自己的、独立的终极安全底牌。
说句实在话,英法搞出这么个协议条款,为的就是和俄罗斯死磕。
既然大家都认为俄罗斯拥有庞大的核储备,无论到了何时何地都能保自己一命,那英法索性直接摊牌,告诉俄罗斯你有的我也有,别整天吓唬人。
国际局势迷雾重重
目前,俄罗斯、美国、欧洲不断地在军事和经济上极限施压,导致外交舞台上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合纵连横,每一方都在拼命抢夺“筹码”。
法国总统马克龙飞往伦敦,与英国新首相斯塔默敲定军事部署。德国总理默茨紧随其后访英,协调欧洲三大国的立场。
而在另一边,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马来西亚与美国务卿鲁比奥短暂会晤,普京则计划在秋季访华,寻求战略支撑。
欧洲的强硬,一部分是为了向美国证明“我们也能行”,避免在最终的美俄谈判中被边缘化,沦为棋子。俄罗斯则一边摆出准备好谈判的姿态,一边指责乌克兰方面拖延时间。
普京的判断是,俄军必须在西方全面介入前的两个月内,取得决定性的战场优势。
这恰好与特朗普给出的50天最后通牒,形成了惊人的重叠。
也就是说,未来六十天,将决定这盘棋是就此终局,还是彻底翻桌。
参考资料
新华社客户端2025-07-15《特朗普:50天内须达成俄乌协议,否则对俄施以“严厉”关税》
光明网2025-07-13《英法协调核威慑力量意在何为 》
凤凰WEEKLY2025-07-10 《特朗普恢复对乌武器供应,僵局尚难突破,乌军修建东部新防线》
中国网2025-07-14《马克龙:英法对欧洲安全担负特殊责任 将升级军事合作》
重庆配资网,杠杆股票,股票市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