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材研究,泛家居老板经营内参,经理人每日读物,一线人员的生意参谋,打造有影响力的大家居建装研究机构、专业评价与传播中心。
近日,社交媒体广泛流传靓家居停止经营的相关信息,引发广泛关注。
随后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前往现场采访,并发布了正式报道称,记者到达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保利克洛维中景大厦的靓家居总部,企业玻璃门紧闭,楼下则有不少消费者与供应商。
一些消费者与供应商也表示很突然,其中有供应商表示“一点风声都没有,我上周还拿到钱了”。消费者黄先生7月18日收到了设计师的信息,提到公司停业,不知道怎么办,一切等通知。
一则广泛流传的停业通知里提到,受房地产行业影响,长期亏损,现已资不抵债,无力继续经营。
新快报也有靓家居相关报道,其中提到,向该公司工作人员求证时,对方表示真的倒闭了,老板也联系不上,具体情况我们也不清楚,全部门店都已经关门了。
另据搜索发现,域名为ljjhome.com的靓家居官网已显示“抱歉!该站点已经被管理员停止运行,请联系管理员了解详情!”
综合多方信息来看,这家知名装企,确实面临存亡的关键时刻。
值得注意的是,大材研究在查看多篇文章时,不少人士对此表示惋惜,也表达了对靓家居创始人的敬意。在行业里,靓家居及创始人拥有相当不错的口碑。
究竟为何走到当前这一步,或许又有很多原因值得思考。但事后诸葛亮,并不能解决企业的问题。
一点总结与反思,或许能进一步认清装修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,也能为其他人提供或多或少的启发。
近年来,陆续有知名装企破产或者面临重大危机,出现持续亏损。
尤其是一些公装企业,年营收曾经高达数十亿甚至上百亿,但遭遇房地产市场冲击后,大笔账款收不回来,连年亏损,其中已有企业进入破产清算阶段;有些企业还在苦苦支撑;也有部分企业通过转型,寻找到了新的业务路径。
家装企业里遭遇危机的也不在少数,即使是一些知名度非常高的装企,也难以避免危局。
尤其是从装修类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来看,营收或净利润大幅下滑已是普遍现象,亏损形势趋于严峻。仅有少部分知名装企还能撑住,或者交出还算不错的成绩单。
总体而言,装修这项业务遭遇了剧烈冲击,接下来的路如何走,值得行业人士慎重思考。
客观来讲,新房及存量房装修叠加起来,需求总量还是比较大的,一年上千万套住房的装修,必然是有。但如何从饱和式的竞争中占得一定份额,并能保障合理的利润空间,成功活下去,需要新的办法。
在接受《三联生活周刊》采访时,大材研究创始人邓超明曾认为,家装企业的倒下,核心原因都离不开超过安全边界的扩张行动、资金链断裂,以及整体市场环境遇冷。
具体而言,重视流量的获取,但忽略了品牌的附加值与订单的利润空间,导致部分项目存在亏损。一旦市场遇冷,资金链就容易被拖累。
过度追求规模扩张,忽略了装修业务重服务、项目周期长等问题,容易受资金波动的冲击。
部分企业挪用客户的装修预付款,再通过新客户的资金支撑项目施工,一旦市场环境遇冷,收入就可能收缩,进而引发危机。
邓超明认为,家装行业本质上是个“规模不经济”的行业,规模越大,成本可能不降反升,边际经济效益反而可能下滑。
家装企业要做大规模,既需要追求订单增长,也要注重利润空间,注重降本增效。
有一种思路是,业务追求可复制,为不同的客户提供相似的设计或标准化施工,进而可以走性价比路线。
但问题是,走性价比路线,会导致利润空间减小,风险也比较大。本质上,家装客户的需求是个性化的,需要一对一甚至多对一提供服务。家装业务链条和周期很长,交付质量高度依赖提供服务的人,效率很难提高。
没有实现标准化的情况下,家装业务一旦走向规模化,就容易引发“多米诺骨牌效应”:同质化竞争、质量管控与项目管理难度加大,一旦叠加局部口碑下滑,可能导致全局崩塌。
据大材研究的观察,家装大环境一直在发生变化,从市场容量来看,整体走出了一个先升后降的波峰型趋势,曾经持续多年高增长,前几年进入一个平稳期,再到近两年的下滑。
当前的市场局面也较为艰难,或可总结为三点:
一是需求总量下滑情况不容小视,新房萎缩明显,存量房装修需求较为分散,并且在不少城市并不能弥补新房下滑带来的空白。
二是竞争激烈,价格战较为普遍,大幅度拉低装企的利润空间,甚至可能不赚钱,亏本赚吆喝,风险非常大。
三是少部分头部装企已建立较为领先的竞争优势,抢占了更大比例的订单,这对其他装企自然构成更大的压力。
大材研究认为,更具体地讲,或可总结为7方面:
(1)存量市场全面到来,对经营能力提出新的要求。
对比高峰期,新房贡献的订单量锐减。来自二手房、旧改的存量订单逐渐增长,业务开发难度增加。
(2)地区头部家装品牌梯队基本形成,一部分影响力比较大的品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,中小公司的生存空间持续收缩。
以前也有洗牌,但十几年来,这种现象越渐明显。
(3)大型装企与家居建材供应链企业之间,正建立更为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,甚至只跟少部分供应商长期合作。
合作维度从产品供货延伸到专属定制、联合营销等更多方面,力图构建更具竞争优势的供应链,逻辑是“降成本、增效率、提质量”,这种现象比以前更加明显。
(4)家装公司的获客方式发生剧变,以前线上仅占很少的一部分,十几年来,线上份额不断提升,目前与线下或已形成两分天下的格局。
(5)交付质量与口碑赢得家装行业更高的重视程度,同时,用户也非常重视交付效果与口碑。
一旦交付品质不高,就容易引发舆情风波,口碑环境比以前更复杂、要求更高。
(6)整装占比有所提升,与半包、全包等装修模式并存于市场。一些知名装企已经跑通整装业务。
(7)价格竞争一直都存在于家装市场。受人工、租金等各项经营成本的上升,靠价格优势争夺订单的风险大幅增加。
装企也已认识到这种隐患,降本增效、提供附加值较高的服务,已成为新的选择。
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没有品牌效应、没有私域流量池、没有口碑优势,仅靠价格优势与常规的营销攻势,意味着获客成本越来越高,获客难度越来越大,结局一般是不理想的。
大材研究认为,大中型装企可能有两种出路:
一是高附加值订单型装企,其利润空间比较大,规模较大,也能做下去,打破规模不经济的问题。
二是标准化产品型装企,实现装企业务的标准化,既能大幅降成本又能保障交付质量。
重庆配资网,杠杆股票,股票市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